身为医药大健康产业人士,你平均多久参加一次行业会议,身边又有多少行业会议在举办?有数据分析显示,2025年全国医疗健康行业会议总量预计超过1000场,与此同时,另一项调研结果显示,2023年全球医疗健康领域线下会议参与率同比下降18%——当行业会议数量激增与参与者精力分散形成矛盾,质疑声亦随之而来:一场医疗健康产业大会,如何跳出同质化陷阱,真正创造不可替代的价值?
5月10日-11日,首届博鳌医疗健康产业全球合作大会(海思会)在海南博鳌举行,或许能给问题一个新的解题思路。首届海思会为期1天半,围绕“政策解码、技术转化、生态重构、价值延伸”四大核心逻辑,以“稀缺性价值供给”重新定义行业会议标准,尤其为“创新药械-社会办医-创新支付”三大板块的有机融合与系统性变革提供了可复制的“博鳌方案”,有望为医药大健康产业提供全新发展范式。
大会现场
政策解码“样板间”:从顶层设计到落地攻坚的“博鳌样本”
在DRG/DIP支付改革、创新药定价权博弈等政策密集落地的当下,海思会首日的主旨论坛堪称“政策解码实验室”。海南省卫健委,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医疗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连续登台演讲,结合特许药械使用量同比增长45%、患者用药等待周期从27个月压缩至6个月等数据,为政策落地提供了“路线图”。
其中,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医疗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范斌着重分享了乐城在专病领域的专科建设经验,现场解析了乐城推出的“1+X+N"专病医学中心模式,即:通过共享平台医院(1)、独立运营的专病中心(X)和全球技术团队(N),乐城构建了轻资产、高灵活性的专科运营体系。
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医疗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范斌
例如,瑞金医院海南医院依托乐城政策优势,联合国际专家团队打造肿瘤精准医学中心,实现从“患者等药”到“药等患者”的转变;该模式也吸引华西医院、齐鲁医院等头部机构以“科室共建”形式入驻,通过共享乐城的特许药械目录和国际合作网络,快速形成特色专科能力。在海南自贸港“双15%”税收优惠、进口药械零关税等政策叠加下,“1+X+N'的博鳌模式使专科建设周期缩短,运营成本也随时降低。与会者认为,未来,这一模式或许能够助力破解社会办医“重资产投入、长回报周期”的痛点,更通过政策创新与产业协同,为全国医疗供给侧改革提供可复制的“乐城经验”。
技术转化加速器:以特需医疗器械为支点的 “乐城实践”
面对技术转化率不足5%的行业困境,海思会通过场景验证”模式重构创新链路”。在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2025年度特许药械工作会环节,前沿技术与临床应用深度融合,展现出“政策-产业-临床”三位一体的全新转化生态。
依托“国九条”特许政策,乐城成为“全球首例”到“中国首用”的急速通道。会议透漏,仅2024年,博鳌乐城先行区特许药械使用量就已高达476种,相较于2023年增长了45%,惠及患者超11万人次,创造了多个“中国首次”。包括美敦力心血管介入机器人、波士顿科学新一代前列腺热蒸汽消融设备等在内的多款全球前沿器械,均是在乐城完成的中国首例临床应用;复星凯特的CAR-T细胞治疗中心在乐城落地后,通过特许政策快速完成首例患者治疗,较国内其他中心大大提前临床应用。
在博鳌,特许医疗器械不仅是技术转化的加速器,更是重构全球医疗创新生态的支点。正如大会秘书长陈林海所言:“当政策红利转化为临床价值,当国际资源对接本土需求,博鳌正在书写医疗健康产业的'中国方案’。”这一模式若在全国复制推广,或将重塑全球医疗创新版图。
大会秘书长陈林海
生态重构连接器:在地缘风险中重塑行业共赢价值链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医疗资源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博鳌医疗健康产业全球合作大会通过“跨境资源整合+本土化创新”双轮驱动,展现出全新的行业重构价值。
大会通过政企对话、国际化议题等形式,推动全球医疗资源与本土需求精准对接。在医疗健康产业国际化发展高峰论坛,瑞慈医疗集团、锦欣生殖医疗集团、复大肿瘤医院等独家分享非公医疗机构国际化合作的差异化突围策略与经验,非公医疗机构的独有经验也为“健康丝绸之路”中的医疗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模板与选择。
分论坛现场
2024年,乐城先行区接待国际医疗旅游人数同比增长38%,跨境医疗消费回流规模突破20亿元:无论是海外消费者走进来,还是本土医疗机构走出去,乐城都已成为全球医疗创新要素交汇的枢纽--它既是国际前沿技术进入中国的“首站”,也是中国医疗方案走向世界的“跳板”。
又如大会秘书长陈林海曾言:“跨境合作不是简单的资源搬运,而是通过政策创新与产业协同,构建双向赋能的生态闭环。”从“患者等药”到“药等患者”,从“技术跟随”到“标准输出”,海思会正在戮力聚合优质资源,为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尤其非公产业开辟一条破局之路。
社会价值延伸器:从商业创新回归健康本质的“普惠实践”
当行业陷入“内卷式创新”时,海思会通过议程设计推动价值外溢,将商业逻辑转向社会责任的深度实践。其中,首届企业家健康管理国际论坛的举办,标志着医疗健康产业从“治疗疾病”向“健康管理”范式的战略性转变。
论坛以“聚焦企业家健康,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针对企业家群体高强度、高压力工作模式下的亚健康问题,发起设立与大力推进亚洲企业家健康工程。独创“3+X”服务模式,旨在为亚洲企业家特别是中国企业家搭建预防调理、健康促进、海外问诊、细胞与基因治疗等专业权威、精准周到的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平台,让更多的企业家能够享受到国际国内顶尖的医疗资源和先进的医疗技术,从而护航中国百万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家健康管理博鳌倡议》正式发布。
分论坛现场
企业家健康管理国际论坛的设置显示,医疗健康产业的终极价值不在于技术炫技,而在于能否让创新成果惠及更广泛人群。正如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副会长、企业家健康工作委员会方明所言:“健康不是奢侈品,而是每个奋斗者的基本权利”。从“个体关怀”到“群体赋能”的跃迁,或许正是海思会助力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回归初心、彰显社会价值的最佳注脚。
眼下,全球的医药健康产业正共同面临“资本寒冬”、“政策收紧”、“技术转化难”三重压力,越来越多的医药健康产业会议也在陷入“秀场”舆论。不过,沙利文《2024全球医疗会议经济白皮书》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医疗健康领域线下会议参与率同比下降18%,头部会议的技术交易促成率却逆势增长27%。从这一矛盾现象中不难看出,行业对高质量会议的需求从未消失,只是价值锚点发生迁移。以2025年博整医疗健康产业全球合作大会为代表的特色会议,别具匠心独树一帜,正在为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提供全新的 “破局样本”--当政策红利转化为临床价值,当国际资源对接本土需求,当商业创新回归健康本质,海思会正在全力助力重塑中国医疗创新的话语权。
大会现场,一些专家表示,“在不确定的时代,我们需要一场有确定价值的产业对话。”而这,或许正是这场大会之于行业的最大启示。
编辑:ifhealth 来源:凤凰网健康